Now you can Subscribe using RSS

Submit your Email

2022年5月14日星期六

基輔以外的烏克蘭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深度遊! Cities of Ukraine 未來旅行計劃書 EP3

Be A Skywalker
利維夫市景
Photo by Dima Pima on Unsplash
 
烏克蘭是除俄羅斯以外歐洲最大的國家,地大物博,自然有多樣貌的風土人情。除了富歷史文化意義的首都基輔以外,其他城市也各有千秋。今集未來旅行計劃書帶你到訪基輔以外、還很值得我們遊覽的烏克蘭:悠閒的千年古城切爾尼希夫、無法忘卻的核災難現場切爾諾貝爾和廢墟普里皮亞特、最具歐洲風情和烏克蘭民族意識的利維夫、樹海環繞的愛情隧道、「小維也納」教育重鎮切爾諾夫策、喀爾巴阡山脈的原始森林以及俄羅斯帝國的輝煌港口城市奧迪沙。

由基輔出發的一日遊行程

切爾尼戈夫 Chernihiv

切爾尼戈夫的Trinity Monastery
Valerii Sorokin, CC BY-SA 3.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3.0>, via Wikimedia Commons

切爾尼戈夫(Chernihiv)是烏克蘭北部的最大城市。歷史悠久,早在8世紀已有聚落,中世紀時的基輔羅斯時期是第二大城市。城內古蹟集中在傑斯納河(Desna river)畔的山丘公園Dytynets Park:全城最古老、11世紀基輔羅斯時期首批建成的東正教教堂Transfiguration Cathedral、18世紀初典型烏式巴洛克教堂Catherine’s Church、烏克蘭左岸第一座高等教育學院Chernihiv Collegium,還有幾百年歷史的古炮台。相比起基輔,切爾尼戈夫是較悠閒、較少遊客的冷門景點,花一天在城內散步,穿梭在千年古蹟和公園綠意之間,感受烏克蘭歷史與現代交織的平靜日常。

切爾尼戈夫的Transfiguration Cathedral
切爾尼戈夫的Transfiguration Cathedral

 Photo by Maryna Nikolaieva on Unsplash

基輔中央巴士站和地鐵紅色線總站Lisova的Brovarsky prospekt巴士站每天都有巴士開往切爾尼戈夫,車程約兩小時。或者可以報名由基輔出發的一日遊本地團。

在烏俄戰爭中,切爾尼戈夫是抵受俄軍攻擊的主戰線,因奮力抗俄獲封為「英雄城市」。

切爾諾貝爾 Chernobyl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疏散區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疏散區

 Photo by Vladyslav Cherkasenko on Unsplash

相信無人不認識這個地方。1986年4月26日發生的切爾諾貝爾(Chernobyl)核事故是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電事故,當時仍屬蘇聯境內普里皮亞特(Pripyat’)鎮附近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的第四號反應堆爆炸,引發大火,並釋放大量高能量輻射物質到大氣層,輻射性塵粒污染雲層飄往歐洲、甚至北美地區,而烏克蘭、白俄羅斯和俄羅斯都受到核污染,需疏散三十多萬名居民。直接造成的死亡有56人,但因暴露在高度輻射物質下死於癌症的人數還未有定論,估計可以去到20萬人。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封鎖區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封鎖區
Photo by Mads Eneqvist on Unsplash

現時封鎖區大部分範圍核水平已回落至安全水平,所以可供遊客進入。但必須獲得許可證才可進入,所以最方便的方法是參加由基輔出發的一日遊,最少出發一個星期前報名,由旅行社包辦證件、駛入封鎖區的車輛等,以及派發重要的旅遊資訊,例如提醒你在進入境內當日需要護照核對身份。記得全程要遵守導遊指示,以保安全!

普里皮亞特的荒廢遊樂場
普里皮亞特的荒廢遊樂場
Photo by Kato Blackmore on Unsplash

普里皮亞特荒廢的教室
普里皮亞特荒廢的教室
Photo by Jorge Fernández Salas on Unsplash

當年普里皮亞特是核電廠工作人員和家庭的聚居地,是蘇聯時期的模範城鎮;事故發生疏散時居民原以為很快就可以回家,所以只帶走貴重物品,怎知一走就是永遠,而被廢置的普里皮亞特仍停留在八十年代的蘇聯,廢城的遊樂場摩天輪成為標誌。另外,被蓋上石棺以防止輻射洩漏的肇事4號反應堆前200米,也是本地團必到的紀念碑,讓遊客一起向犧牲自己健康的石棺工人致敬。

還未可以親歷其景的朋友可以先看HBO劇集Chernobyl,感受一下蘇聯政府機器令人髮指的可怕,以及災下人民的傷痛和無奈。想真身參加本地團的朋友,推薦看旅遊Youtuber怡富的介紹,他在烏俄戰前三個月參加48小時tour,捕捉了還未被俄軍佔領時的切爾諾貝爾地區風貌。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從基輔乘內陸機抵達的城市

利維夫 Lviv

烏克蘭利維夫舊城區
利維夫舊城區
Photo by Maryna Nikolaieva on Unsplash
 
利維夫(Lviv)是西烏克蘭最大的城市,地理位置鄰近波蘭,又曾是波蘭-立陶宛聯邦、奧匈帝國等強勢歐洲國家的領土,所以即使受過蘇聯統治,城中都沒有太多蘇聯或俄式影響,是烏克蘭中最歐洲的城市。利維夫最早於5世紀已有聚落,而被納入UNESCO文化遺產的舊城區則在13世紀中後期開始發展。建在城堡山Castle Hill (Zamkova Hora)上的高城堡 (High Castle,烏語Vysoky Zamok) 早建於13世紀加利西亞王國時期,現時雖是廢墟,卻是眺望利維夫全市的熱門景點。利維夫市中心因座落在黑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的貿易路線而興旺,自13世紀一直發展,集市廣場(Ploshcha Rynok)附近建築群就保留了不同年代的建築風格:14世紀的高聳歌德風、16世紀的古典文藝復興風、18世紀的浮誇繁瑣洛可可風等。除了時間直線遺下的多元建築風格,利維夫城內還,可見到多元民族文化的痕跡。這裡較多人信奉天主教,而不是東正教,還會分成羅馬天主教、亞美尼亞天主教等。少數猶太人的文化也被保留下來,烏克蘭境內最古老的猶太教堂Former Golden Rose Synagogue建於16世紀的文藝復興時期,卻在1941年納粹破壞,現時遺跡被遺下來讓利維夫記住這段歷史。 
 
利維夫歌劇芭蕾舞劇院
利維夫歌劇芭蕾舞劇院
Photo by Tuna Ekici on Unsplash
 
沉浸在歷史之餘,也不要忘記活在當下~ 利維夫是文化中心,不妨在富麗堂皇的歌劇院裡參加導賞團,或者欣賞當地的民族歌舞表演。利維夫還有city of festivals之稱,若遇上古典音樂節、爵士音樂節等,街頭表演、節慶活動會令全城熱鬧興奮;如果遇上烏克蘭獨立日或是偉大詩人塔拉斯舒夫真高(Taras Shevchenko)的誕辰日,國民意識一直高漲的利維夫會為你介紹他們引以為傲的烏克蘭特色。

鍾情於中歐風情的朋友,可以從基輔搭內陸機或過夜火車過來,在利維夫逗留兩日一夜(也可留多一晚,方便去下一個介紹地方的一日遊),悠閒地遊晃在鵝卵石路上,欣賞不同時期和風格的歐陸建築,窺探利維夫角度的烏克蘭歷史。

利維夫市中心
利維夫市中心
Photo by Darya Tryfanava on Unsplash

今天,烏克蘭歷史仍在利維夫書寫中。烏俄戰爭時,大部分首都行政中心的政府機關已從基輔搬到利維夫,一向熱衷於慈善的安祖蓮娜祖莉也到訪利維夫,關心受戰爭影響的平民。

愛情隧道 Tunnel of Love

克列巴尼的愛情隧道
位於克列巴尼的愛情隧道,每天只有三班火車經過
克列巴尼的愛情隧道
秋季紅葉的愛情隧道

圖片來源:法新社 9gag

克列巴尼(Klevan)的愛情隧道(Tunnel of Love)是烏克蘭的著名風景。這道樹海環繞的私營鐵路其實是為附近工廠運送木材,一天只有三班火車經過,所以只修葺中間的通道,四圍的樹木任意發展,成為季節更迭皆美景的樹海隧道。傳說情侶在這裡一同許願,如果真心相愛就可白頭到老,讓愛情隧道散發著浪漫氛圍。

許多人從基輔出發,乘火車到羅夫諾(Rivne)再轉車到克列巴尼,或者參加來回車程已10小時的一天遊。其實克列巴尼地理位置上更鄰近利維夫,車程只需兩個多小時,在利維夫參加一天遊其實更便利。

切爾諾夫策 Chernivtsi

切爾諾夫策(Chernivtsi)位於西烏克蘭,鄰近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歷史上常與羅馬尼亞的蘇恰瓦縣(Suceava)合稱布科維納Bucovina,曾是波蘭、摩爾多瓦、奧匈帝國、羅馬尼亞、蘇聯的領土。現時城內仍可見Bucovina的字眼。

切爾諾夫策大學
切爾諾夫策大學
圖片來源:Pixabay

切爾諾夫策大學
切爾諾夫策大學
Photo by Tetiana SHYSHKINA on Unsplash
 

切爾諾夫策是這地區的教育文化重鎮,大學、藝術館、博物館林立;最著名的莫過於1875年成立的切爾諾夫策大學(Chernivtsi National University),校舍建築群舊身為哈布斯堡君主國時期布科維納與達爾馬提亞都主教的官邸,揉合了羅馬和拜占庭建築風格,已列入UNESCO文化遺產清單。切爾諾夫策有「小維也納」之稱,中央廣場附近聚集了眾多歐陸風建築,比如藍色新古典風的市政廳,古典建築和翠綠花園包圍的Theatre Square等。

切爾諾夫策市中心
切爾諾夫策市中心
圖片來源:Pixabay 

從基輔可以搭飛機或火車來到切爾諾夫策,火車車程逾十小時以上,所以內陸機應該較time/cost-efficient。從利維夫乘火車到切爾諾夫策的車程約4.5小時。

喀爾巴阡山生物保護圈 Carpathian Biosphere Reserve

烏克蘭喀爾巴阡山脈中的Mount Pop Ivan
保護區內的山林 Mount Pop Ivan
喀爾巴阡山生物保護圈的原始森林
烏克蘭境內保護完好的原始森林

圖片來源:Carpathian Biosphere Reserve

烏克蘭西南部是延綿中歐多個國家的喀爾巴阡山脈,當地設立國家公園和生物保護圈去保護生態,境內有多條行山路徑,經過高山、湖泊、山谷以及多個國家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原始森林。因為位置偏遠和路程遙遠,建議先落泊在小鎮拉希夫(Rakhiv),參加本地團。

由基輔、利維夫、Odessa等城市都有火車到拉希夫,或者先到城市Ivano-Frankivsk轉乘巴士或火車到拉希夫。地理位置上靠近的切爾諾夫策也有巴士到拉希夫。

奧迪沙 Odessa

面臨黑海的港口城市奧迪沙
奧迪沙——面臨黑海的港口城市

 Photo by Dimitry Anikin on Unsplash

想在烏克蘭感受俄羅斯帝國的輝煌時期,可以來奧迪沙(Odessa)。奧迪沙是烏克蘭南部面向黑海的港口城市,自古希臘時期已有聚落,後來又落到奧斯曼帝國手中,直至俄羅斯帝國戰勝奧斯曼。俄羅斯帝國的嘉芙蓮大帝下令發展奧迪沙為重要城市,成為當時帝國的第四大城市。所以相比起基輔或利維夫,奧迪沙是較年輕的城市,舊城區多為19世紀的典雅建築。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5/53/%D0%9F%D0%BE%D1%82%D1%8C%D0%BE%D0%BC%D0%BA%D1%96%D0%BD%D1%81%D1%8C%D0%BA%D1%96_%D1%81%D1%85%D0%BE%D0%B4%D0%B8_11.jpg/1024px-%D0%9F%D0%BE%D1%82%D1%8C%D0%BE%D0%BC%D0%BA%D1%96%D0%BD%D1%81%D1%8C%D0%BA%D1%96_%D1%81%D1%85%D0%BE%D0%B4%D0%B8_11.jpg
奧迪沙的地標——波坦金階梯

Oleksandr Malyon, CC BY-SA 4.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4.0>, via Wikimedia Commons

波坦金階梯 (Potemkin Stairs) 是連接上層平地的市中心和下層港口的寬闊石梯級,站在梯級上可俯視港口和燈塔的黑海景色。波坦金階梯上連的行人大道Primorsky Boulevard上是俄羅斯帝國時期的精緻雕像和紀念碑,再走入舊城區中,不要錯過新巴洛克式的國立奧迪沙戲劇和芭蕾舞學院劇場,裡面華麗裝潢絕對可與任何一個歐洲歌劇院相比。

奧迪沙的國立歌劇院
奧迪沙的國立歌劇院
Photo by Alexey Savchenko on Unsplash

奧迪沙的沙灘
奧迪沙是沙灘渡假勝地
 Photo by Ddddddarya on Unsplash

自從2014年俄羅斯佔據了克里米亞後,奧迪沙就成為了當地人的沙灘渡假勝地。港口以南鄰近市中心有多個沙灘,當然也有美食和酒吧,夏天時可來消磨一整天。但是,有夜生活的地方就要小心安全,提防扒手和詐騙。


基輔以外的烏克蘭 還可以到這些地方深度遊! 

Be A Skywalker / Author & Editor

A hopeless dreamer finding ways to escape reality, including writing this blog.

0 Comentarios:

發佈留言

Copyrights @ 2016, Blogger Templates Designed By Templateism | Distributed By Gooyaabi Templates